中国绿色时报12月29日报道新闻由头从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站获悉,从12月起,北京市昌平、平谷、门头沟、延庆、怀柔和密云6个山区区(县)的农民将陆续领到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款。这是《北京市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自4月1日实施以来发放的首笔补偿款。根据《补偿办法》,北京市和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野生动物造成损失的预防控制、宣传培训和损失补偿等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野生动物造成财产损失的补偿费用,由区(县)财政负担。发生较大范围野生动物损害造成较大数额财产损失的,市级财政对相关区(县)给予适当补助。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态改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野生动物威胁山区群众财产、人身安全的事件屡见不鲜,但由于资金等原因,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尚未出台因保护野生动物造成损失的补偿办法。北京是继云南、陕西、西藏和吉林之后的全国第五个为保护野生动物实施经济补偿的省份。
●在云南,野生动物肇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都在5000万元上下;●在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中,70%左右是由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的;●大部分省份未履行政府补偿义务,少数给予补偿的地区,标准也仅占实际损失的20%左右。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这个朋友有时也会撒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小的麻烦,甚至危及人类生命安全。随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各地野生动物种群逐步增长,活动范围扩大,导致野生动物损毁房屋、农作物以及伤害家畜、人员等情况日益频繁。
野生动物要保护,但居住在山区的人们也要生活。如何化解冲突,使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成为当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焦点问题。
受灾农民:我保护动物,谁保护我的玉米?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寺峪口村的村民提起野猪一脸无奈。每到秋季,村里的玉米地都要被下山的野猪糟蹋一大半。“要是人毁的还好办,找到这个人让他赔就行了,可被野猪毁了,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为了赶跑野猪,村民们想了不少办法,又是放鞭炮,又是扎稻草人,但都没起作用。“野生动物受国家保护,但我们的玉米谁来保护?”来自野生动物肇事的困扰同样存在于云南、陕西、西藏、吉林、安徽、贵州等全国多个省(区、市),野生动物伤人的报道也时常见诸报端。
这些遭受野生动物侵扰的地区基本上是山区、半山区及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而且大多是少数民族区域、经济较为落后的贫困地区;肇事的野生动物多是大型食草动物或猛兽,不仅有野猪,还包括亚洲象、东北虎、猕猴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以亿计。大部分省级财政:为野生动物撒野埋单,有心无钱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那么,野生动物给农民造成的损失该由谁来埋单?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因保护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但是,由于野生动物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多是老少边穷地区,当地政府财政困难,难以负担补偿费用。
全国大部分地区实际上并没有履行法律所规定的补偿义务,即使在少数给予补偿的地区,其标准也仅占实际损失的20%左右。据估算,群众在遭受野生动物肇事损失后,一方面需要有生活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再生产资金,补偿金额应不低于实际损失的80%。经过多年呼吁和努力,2008年,财政部在国家林业局部门预算中安排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试点补助经费。
同年6月,国家林业局下达关于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吉林、云南、陕西和西藏这4个已经依法制定了野生动物造成损失地方补偿办法的省(区),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全国试点工作。试点地区采取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具体实施补偿的工作方式,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将补助资金用于因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所遭受的损失。目前,中央财政已经分别投入1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4个试点省份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建立国家补偿机制面临法律困境从试点的情况看,补偿深得受灾群众的民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有利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事实上,目前试点施行的中央补助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模式似乎在法律面前“名不正言不顺”,因为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这份补偿本应该由当地政府承担。在近20年来,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都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递交建议和提案,呼吁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的补偿机制,加大补偿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名正言顺’的国家补偿机制已经势在必行,”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说,“对因保护国家或地方的保护野生动物而遭受的损失进行合理赔偿,不仅关系到公众的合法权益,也关系到受灾群众的生活和农业再生产,更关系到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
”动物和人,到底谁是入侵者中国有句成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其实这也是大多数野生动物的行事原则。
当我们义愤填膺地指控、埋怨野生动物肇事时,不妨换个角度思考:是不是人类的活动侵入了野生动物的家园?野生动物日益频繁地与人争食、争地,让人欢喜让人忧。欢喜的是,这说明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成效显著,野生动物种群正逐步恢复壮大;让人担忧的是,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则正因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而渐渐缩水。
或许,那被野猪践踏过的玉米地本来就应该是野生动物撒欢儿的家园。一方面,野生动物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人也要生存,生命和财产安全不能受野生动物的威胁。到底谁才是入侵者?在面对野生动物频频袭扰的同时,我们或许应该重新思考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并审视人类自身的行为。
本文来源:免费pg电子游戏麻将-www.7per.com